第34章(2 / 2)

妻凭夫贵 清越流歌 5099 字 4天前

触及到宋小妹的眼神,苏婉才惊醒过来,她在这里有再多的不甘,也架不住人家心甘情愿,她觉得宋小妹的未来不应该被历史左右,可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苏婉想到这里忍不住苦笑,忙摇了摇头,安慰道:“你想什么呢,我只是觉得这么亲事难得,可也要好好考察一番不是,毕竟你是跟人过日子,而不是守着他们家的门第。”

宋小妹松了口气,但还有些将信将疑,“三嫂你知道什么直说便是。”

“我能知道什么,不过是瞧着你一副春心蠢动的样子,先提醒一句,罢了,你是闺中之人,我不该与你说这样,改日我找机会跟娘好好提提,让她替你多问问,若真是好人家,你嫁过去咱们也放心不是吗。”

宋小妹这才彻底放松了,有些扭捏道:“三嫂可别说是我讲的……”到底没否认苏婉的提议。

抛开历史上宋子恒妹妹的命运如何不讲,宋小妹要嫁人,苏婉做嫂子的也该为她考虑,别的说不上,提醒宋母他们多打探未来女婿的人品和家风还是能说的,至少别让宋小妹进了火坑,日子以后怎么过,就是她自个儿的事了。

然而苏婉都没找到好机会,主要是宋母没有与任何人说过这林家来提亲的事,那媒人跟她有拐着弯的亲戚关系,便提了一句如今只是大太太有意,这事真正做主的还是老夫人,所以只是先来探听一二,方便大太太去与老夫人说项。宋母便知这事儿还没准,生怕露了口风,万一到时候不成,女儿的名声都没有,是以除了丈夫和婆婆他们三人知道,几个儿子都没说,更别提跟媳妇透露了。

苏婉也在张氏李氏面前旁敲侧击过,见她们也不知道,自己更不好上前就去问宋母了,不然她问起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也没话答,可是眼见着日子过得飞快,葡萄苗都快栽好了,再过几日他们就要回县里了,说不定下次回来,亲都定了,那才真真是麻烦。

山上忙得热火朝天,宋家的女人却渐渐闲下来了,地里的事忙完,张氏李氏便把做饭的活计接了过去,宋小妹在屋里绣花。苏婉觉得自己为宋小妹也是操碎了心,一逮着机会就想帮她提醒宋母,不过经过她仔细观察,宋母这日似乎略有些焦躁的模样,闲下来后更是坐不是站也不是,火气又大,颇有点前些日子宋老爹他们出去结果一夜未归时的坐立不安,但是苏婉琢磨着,这几日家里也没甚重要的事,山上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更没有叫宋母这么担心的了,想来想去,女人的自觉告诉她,宋母这般焦躁说不准就是为了林员外向宋小妹提亲的事。

☆、第七十三章

还真让苏婉猜中了,那日媒人走前说回去禀过大太太,照着大太太的心思,顺利的话不说准这两日便有消息了。宋母昨儿开始翘首以盼,没等到时已有些焦虑,最初那人上门时她是受惊更多些,这会儿回过未来,越想越觉得不能错过林家这门亲事,纵是现在门第差些,日后子恒高中了,她三个孙子也是有出息的,林家还不得好好对小妹?

宋母倒没想着女儿嫁再好的,林家有家底,林员外捐了官,如今也是有地位的了,整个县也就四五个员外,林家一捐就是俩,这手笔,在县里都是叫人惊掉下巴的。宋母再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真有那无论出身还是家底名望这些都一流的,人家也瞧不上自个儿家,女儿进门了就真的只有受气这一条,可那人也说了,大太太很是中意他们家的,做婆婆的喜欢自家女儿,还怕老夫人不乐意亲自在中间周旋,日后有大太太在,林家也要高看小妹一眼,如此一来倒不怕小妹过去吃苦头,想想倒还真是门不可多得的好亲事,宋母如今恨不得那人立马就过来定下亲事,而今越等不来人她便越觉得焦心。

苏婉观察着宋母的神色,想了想,与跟自己一块择菜的张氏聊起天来:“大嫂,你还记得去年给镇上那家财主盖房子吗?”

“记得,他们家可有钱了,住的房子带上院子,竟占了一亩半的地,三弟妹,你说这财主家到底是有多少人,盖这么多间屋子住得下吗?”

“不止他们家人住,不还有那么多下人吗?那家下人竟有上百人,光这吃用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李氏也被吸引过来,啧啧有声的加入了八卦阵营。

苏婉注意到搬了条凳子坐在门口的宋母视线也往她们这边看过来,心下稍定,便道:“可巧了,有一日我娘认识的太太们聊起咱们镇上这林员外家,我也听了几耳朵,他们家可热闹了,就那林员外一个人便娶了十来房姨太,最年轻的姨太比他自个儿亲孙女还小几岁,可不得要这么多下人?”

李氏咂舌:“竟有这么多姨太,这员外都七老八十了吧,他忙得过来吗?”

苏婉嗤笑一声:“怎么忙不过来,像他们这些人家,都喜欢比着谁家姨太多,谁家姨太年轻漂亮呢,我听那太太跟讲故事似得,说林员外几个儿子都青出于蓝,至少也都取了几房姨太,再不然屋里的通房丫头加起来,共也有十来个伺候的女人,不比林员外少。”

张氏听得发怔,“这丫头……也要伺候人?”

苏婉点头:“我也听吴秀才太太说的,有些人家规矩多点的,说不让乱纳妾,要出身清白的,咱们也知道,良家女子愿意当姨娘的可不多,所以就有那不够资格当姨娘的,就当通房丫头了。”

“我竟不知道有钱人家是这么个规矩。”张氏大概觉得三观都毁了,心里已经在琢摸着自家日后起来了,可要看紧点丈夫不让他有别的心思,自个儿陪着他吃苦,不是叫他日后有了钱养一堆女人的,不过自家男人心眼实,想来也不会有这样的念头罢。李氏比张氏更紧张些,她自来拿捏不住丈夫,如今便被常被他吼要休了自己,她知道丈夫不会真的休自己,可眼看着自家日子越过越火红了,日后丈夫手头有了钱,难保不立个妾或是养个通房丫头,彻底把自己丢在一边。

李氏一想便觉不好了,自这日后便不敢在惹怒丈夫,平日小心伺候不提,连带着对妯娌也换了副面孔,她知道丈夫听大伯的话,小叔有见识更是让人信服,日后若真有这么一天,大嫂弟妹能帮她吹吹枕头风,让大伯小叔去劝劝丈夫,说不准他就打消念头了——苏婉还真没想到自己一番话,竟有让家庭和谐的功效,李氏不掐尖要强了,宋家人这才真正和谐起来,矛盾摩擦都少许多。

不过那是后话了,暂且不提,这厢苏婉与妯娌们八卦完,宋母却始终坐在门边不吱声,像是没听到似的,但是苏婉却瞧见了她脸上的若有所思,没一会儿,菜洗好了,苏婉几人进了灶房,宋母也自凳上起身,回了自个儿屋里。

那媒人到下午才来,她家去镇上就几里地,快得很,要走宋家村远些,不过脚程快一个时辰也够,媒人打扮的没电视上那般艳俗,穿的还是正常,不过脸上挂满了亲切的笑容,见了宋母便迎过去,那脸上的笑容,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见了自己亲姐妹。

苏婉见着自这个人进院,宋母先前的焦虑已经消失了,带了几分笑把人请进屋,便知她是什么人,更有李氏怕她不知道,凑到她耳边小声的说:“这是咱们镇都有名的媒人,上次便来过,想是看中咱们家小姑子了。”

苏婉外头看了看李氏,不知道她今天为何对自己这般友好,却也朝她点头笑了笑,压低声音问:“二嫂知道她替的是谁家说亲吗?”

李氏见自个儿示好有了回应,心里的忐忑也放下了两分,却是摇头:“没定下来之前咱们如何能知道,传出去岂不是坏了小妹名声?”

苏婉本就是试一试,听得她说便笑道:“是我没想起来。”

“这倒无事,弟妹别让娘知晓便是了。”

那头,宋母迎了媒人进屋,那人长了一身肉,怕是走得也急,这天儿额上竟冒了一层汗,忙拿帕子拭了拭,宋母又亲自给她倒了碗水,媒人喝了水,缓了口气,又与宋母进了屋子,刚坐下便拉了宋母的手道:“妹子,可是大喜了,太太今儿把我喊过去,这几日说项下来,老夫人虽不满意,那老员外却是最喜欢读书人不过的,听得我家三侄子的大名,又听说底下三个侄孙子,最小的六岁也进学了,更是高兴,很愿意结这门亲,叫咱们快些将庚帖换下来,亲事便定了,那大太太还说,日后我三侄子的进京赶考全由他们包了,他们家京里也有门路呢!”媒人一张嘴舌灿莲花,六七成竟比她说成了九成,一口气这么大段话下来竟也不带喘的。

宋母却听得这话觉得不对,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只把手从媒人手里抽出来,问:“我听得这员外老爷家……姨太太成群?”

媒人愣了愣,脸上便露出些神色来,不过很快又恢复笑容,拍着宋母的手笑道:“瞧你说的,咱们家什么关系,你女儿就是我侄女儿,我能坑自己亲侄女儿不成?”

宋母听得她没有直接否认,早知三儿媳妇不是个信口开河的,只是心里还村了些念想罢,这会儿便叹了口气,还没说话,那媒人瞧哄不住她,也不急,只换了副脸色,也叹了口气:“我也不是诚心瞒你,说实话也瞒不住,镇上有送了儿女去员外老爷家干活的,一打听都清楚了,委实是大太太叫我不说,是不让你们担心,她管不了员外老爷,自个的儿子却是能做主的,她亲口与我说,绝不叫小少爷学了他爹,日后我侄女儿进了门,一个妾都不会有,妹子你就只管放心罢!”媒人说到后面只怕没拍着胸脯保证。

宋母脸色缓和许多,但仍有不放心,追问了一声:“也不许有通房丫头?”

媒人眼底的惊讶转瞬即逝,笑道:“自然没有。”心里却未免不忿,真当自个儿是贵人家呢,攀了这门亲事,换了自己女儿是有这姻缘,自己早该拜佛求经了,只这家还不知足,不想要妾室,连通房也不许有?呸,还是嫁个泥腿子吧,就守着你女儿一个!

也不怪媒人这般嫉妒,她自己女儿待字闺中,自认比宋小妹好过几条街,本想与大太太提一提,还没说出来便被嫌弃了,宋家却这般拿乔,若不是大太太出手大方,自己实在舍不得这份丰厚的赏钱,她还真不愿替他们说这门亲事。也不知道宋家走了什么狗屎运,大太太竟那般看中,她来时还叮嘱她,宋家开的任何条件,都不能一口回绝,若实在应不下来的,只回去于她禀告,所以她方才敢这般打包票。

宋母已经信了七八分,媒人说的没错,镇上便有在林员外家做工的人家,那大太太的小儿子有没有妾室通房这些可做不了假,一打听便出来了,自个儿隔壁财福娘的二媳妇,她娘家就有弟弟去员外家当了小厮,宋母打定主意要去问一问财福娘二媳妇,虽没有立时应下来,送媒人出去时,脸上已带了十足的笑意,她觉得这亲事应该没甚个问题了。

媒人走时也满意,宋家虽没有一口应下,瞧这态度却也不会出错了,女方家嘛,总得矜持些。

一时间皆大欢喜。送走媒人,宋母竟一时也等不了,立刻提脚去了隔壁,李氏见她出去后道:“财福婶她二媳妇娘家是镇上的,这回给小妹说亲的该不会是镇上哪户人家吧?”

☆、第七十四章

宋母消息打听得如何,苏婉没去管了,山上的活干得七七八八了,宋子恒假期也到底了,一家人提前一日回了县里。

第二日,苏太太得了消息便过来拉苏婉,说是已打听好了大夫,这便带她过去瞧。这家大夫不再是药堂里坐诊的,而是自个儿开了馆治病看人,听闻医术很不错,也不收高价,若有那穷人家的付不起医药费,他也治了,只说让赊账,到底日后还不还得起,别人就无从得知了,这大夫在普通老百姓周围很有名气,苏太太早先便听闻过,不过因为大夫病人多,坐馆诊脉都忙不过来,并不接受太太小姐们请上门的邀请,而他医馆的位置又在贫民区,稍微体面些的人家都不往那地儿去,医馆里又什么样的病人都有,太太小姐们更不肯亲自去求药。

如此一来,苏太太早先便是听了这大夫的名声,也头一个将他排除在外了,如今却是没办法,女儿都进门一年多了,还未有个消息,自家再不上紧,等亲家也开始急就不好了,如今哪还管那地儿是不是方便,大不了把家里的丫鬟家丁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