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单纯被感动到的观众们,影评人们心里则是掀起了惊涛骇浪。这段戏在全剧中的重要性他们自然一看就明白,这是淳于莹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拱手山河讨你欢”的解读倒是不稀奇,毕竟比起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来,惠帝不过是三千后宫独宠一人罢了。可若说淳于太后是因为惠帝而守护山河,那岂不是就是说这位史称只为政治而生的铁血太后其实也只是一位挂念着夫君的普通女子?
不不不,仁德太后绝不是普通女子。普通女子怀念夫君不过是好好教养儿孙,时时刻刻念叨罢了,而仁德太后却用一个清平盛世用来怀念她此生最爱之人,那么这份感情,却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
太和殿中,一身凤袍的淳于太后牵着年方六岁的宣帝,一步一步踏上了那象征着最高权柄的龙椅。
而后百官跪伏,齐声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年幼的宣帝在母亲的鼓励下,用稚嫩的嗓音道:“众卿免礼平身。”
第120章 剧情结束
夜已深,淳于莹仍在勤政殿中处理政事。虽然这几年许多政事都是由她处理,但是当时到底还有个惠帝和她分担。现如今她一人掌权,下面人总不免起了试探之意,这事情自然也就繁杂了些。淳于莹将要发回的折子全都挑出来,处理完最后一本折子之后,刚要起身,暗卫的消息就进来了。
“平王反。”简简单单的三字,淳于莹的脸色却是瞬间唰白。
看到这一幕后,在场众人都下意识直起了腰,在开场快四十分钟后,第一个小□□终于要来了。征平王,这是淳于太后的执政生涯中第一项功绩,同时也是非常显眼的一项。在所有人眼中这位养在深宫的娇弱太后,领着二十万兵将,在黄河彻底将叛乱的平王部队打败,史称“黄河之战”。
朝堂之上,武将纷纷请命,文官则是各执一词,然而无一例外的,所有人都认为淳于太后方才提出的亲征只是乃是天方夜谭。毕竟亲征的皇帝时常有,谁看过亲征的太后的?
“我意已决,众卿无需多言,齐将军,此战你为副将,点齐二十万兵马,十日后出征!”淳于莹冷冷放下最后一句,而后直接退了朝。
勤政殿中,大学士黄文林,齐王和安王都在劝告淳于莹,而刚刚被淳于莹点名的骁骑将军齐勇和京城节度使吴文忠却一直没有开口,坐在淳于莹身边的小皇帝面对这阵势似乎有些懵懂。
“娘娘,此举万万不妥,如今正是需要您坐镇朝堂之时,若是您走了,平王的暗线在京城闹事可怎么办呢?”帝师黄文林率先开口道。
安王也随之接道:“黄大人此言有理,有二十万大军足以荡平平王,娘娘何须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齐勇是个直肠子,听到安王这话后很是不满,“殿下这是在怀疑臣的领兵能力嘛,有臣在,绝不会让乱臣贼子伤害到娘娘的。”
“你这个匹夫!”
“哎呀,这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嘛,现在关键是劝娘娘不要去前线。”齐王打断了正要掐起来的二人。
“好了,众位无须为此争吵,我意已决,不会再更改了,两位皇弟,我不在京城这些时日,陛下就有赖你们了,政务之事还望黄大人多多劳累,至于京城防务,吴文忠,这些可都交给你了。”
“是。”众人心里虽不乐意,却也知道这位的性子实在是说一不二,既然下了决定,就不可能更改,他们过来也只是尝试一下而已,本来也没抱着什么成功的希望。
众人退下后,淳于莹拉起儿子的小手,“承业,你猜娘为什么执意要亲征?”
年幼的皇帝努力思考了好半晌,嫩声道:“为了我。”
淳于莹被儿子的回答给逗笑了,色如春花,勾人心弦,她伸出纤指刮了刮儿子的鼻子,“是啊,可不就是为了你嘛,行了,时候也不早了,让福宝先带你去休息吧。”
等到小皇帝走远,淳于莹才喃喃低语道:“也为了你。”
这个“也为了你”所指代之人,简直再清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