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一瓯春 尤四姐 3595 字 22天前

清圆拉她在道旁的石凳上坐下,端详了她的脸问:“大姐姐不高兴么,怎么愁眉不展的?”自己也有心把她往那上头引,便细声道,“才刚三姐姐的话虽不中听,其实有几分道理。开国伯家不见动静,总叫人心里不踏实……大姐姐何不使了人,出去打探打探?”

清和的脾气温吞,和她母亲不大一样。莲姨娘是个泼辣的主儿,但因没生儿子,这些年总被压了一头。原指望女儿有出头之日,自己也好跟着挣脸,谁知亲事不见下文,当然比清和还着急。她说了好几回,想打发人去问问,无奈清和是个榆木脑袋,一心端着千金小姐的架子,听说要使人出去,便一哭二闹,无论如何不肯答应。

这会儿听见清圆也这么说,清和方动摇了,“你也是这个意思?”

清圆点了点头,“那样门户的人家,进出的下人必定也多,只要问明府上是否在置办聘礼就成了。”

清和怔怔坐了会子,终于下定了决心,话也不多说了,匆匆赶回寒香馆去了。

“姑娘……”抱弦唤了声。

清圆捵捵衣角站起来,掖着手道:“去办吧。”

有备而来的人,总能迎到冒冒失失往枪头上撞的猎物。

莲姨娘再三再四吩咐,要仔细留神打听,倘或走漏了一点风声,就算亲事成了,大姑娘到了开国伯家也是笑柄。人嘴不过两片皮,挖苦起来能叫人无地自容,说喏,谢家的大姑娘,上赶着要嫁到府上来,五天光景就等不及了,在家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八百年没见过男子汉——面子还要不要?所以派出去的小厮必要十二万分小心,假作无意地在伯府周边观望,可惜半日下来,连根雁毛都不曾瞧见。

正要想法子和进出府邸的人攀上交情,不妨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头,“这不是莲姨娘院里的人嘛!”

小厮吓了一跳,“尊驾是哪位?”

那个仆役打扮的汉子说:“你不认得我,我们和谢府也是有渊源的。我家妹子叫青梅,早前在你们府上当差,你说与莲姨娘听,她必然认得。怎么,我瞧你在这里徘徊了半日,可是有事?”

小厮正愁找不到人打探,既然被撞破了,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了,便问大公子的亲事张罗得怎么样了。

那汉子哦了声,“左不过这两日,就要往谢府上去的。咱们也盼着下定呢,将来大姑娘过了门子指头缝儿里漏些个,就够咱们超生的了。”

于是小厮回去交差了,满脸堆笑,叉手说:“给姨娘道喜,小的都打听明白了,伯府的聘礼已经预备停当,只是黄历上日子不好,有意往后延了两日。等挑个上上大吉的好日子,就托大媒上门,姨娘只管等好信儿吧!”

莲姨娘听了,平常死板的脸上浮起了惊喜的笑,“你和谁打听的?属实么?”

小厮说实得不能再实了,“伯府上一个长随的妹子,叫什么青梅的,以前在咱们家当过差,说报予姨娘,姨娘一定知道。横竖有些根底,不至于诓了小的。”

“青梅?”莲姨娘想了想,全无印象。官宦人家给奴婢取名字有个定律,不是春夏秋冬,就是梅兰竹菊,八个字颠来倒去的拆散又重组,没有伺候过她的,她等闲想不起来。反正不管是谁,她要的是个准话儿,得知开国伯家不日要来下定,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赏了几个钱儿打发了小厮,忙去同清和报信去了。

小厮掂着钱从寒香馆出来,迎面遇上了灶房的商嬷嬷。那婆子是他表婶子,变戏法似的掏出个烤乳鸽塞进他怀里,拽到一旁小声问:“你才刚和莲姨娘说起青梅没有?姨娘还记得她么?”

小厮有些呆怔,“婶子怎么知道青梅?”

“哎呀,那丫头原是犯了事给撵出去的,如今还想回来,她哥哥找见我,托我打听姨娘的意思。”商嬷嬷随口应付着,“怎么样,你提起青梅,姨娘可闪神?”

小厮说:“闪什么神呐,莲姨娘想了好半日,愣是没想起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婶子劝他们趁早歇了心吧。”

后来这话传到了清圆跟前,她安排了一圈,只为看莲姨娘的反应。如果当年的事是她经手的,哪怕十几年过去了,猛听见那个名字,总少不得片刻失态。

陶嬷嬷很觉遗憾,“莲姨娘性子泼得很,我原以为她的嫌疑最大,谁知竟料错了。”

会咬人的狗不叫,既然排除了莲姨娘,就只剩下扈夫人和梅姨娘了。抱弦瞧着清圆问:“姑娘接下来预备怎么办?”

清圆站在梅瓶前摆弄才折回来的桃花,一长一短的两支,极有耐心地颠来倒去,调整出她称意的花样来,口中曼应着:“老爷不日就要回来了,三爷下月要娶亲,太太和梅姨娘都有忙处。还是忙些好,忙了难免生乱,乱了才好行事。”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不像十四岁的孩子,那种镇定和老谋深算,恐怕是那些欺压低估她的人,从来不敢想象的。

第11章

清和又连着好几日如坐针毡,最终迎来了好消息。

那日上上大吉,正是提亲的绝佳日子,因前一日已有口信传到谢府,清和身边的丫头新雨漏夜赶了来,带着笑,欠身行礼说:“四姑娘,我们姑娘打发我来传个话,明儿请姑娘赶早,老太太跟前请了安略等片刻,我们姑娘请四姑娘作陪。”

清圆正在屋里绕室背书,听了新雨的话,放下书哦了声,“这么说来,可是有好信儿了?”

新雨说正是呢,“明儿知州夫人领开国伯家的人上门提亲,大公子也要一道来的。我们姑娘面嫩,不好意思独个儿见人,因请姑娘当陪客,好给我们姑娘壮壮胆儿。”

其实这谢家上下,只有清和是最不知设防的。清圆刚回来的时候,她也跟着兄弟姊妹们一道针对她,后来清如和清容反了她,她就和清圆走得近了,且有越来越热络的势头。清圆有时候不免嗟叹,她在谢家一直是无人理睬的异类,如今这清和,倒给她带来了一点慰藉。

她点头道好,“你替我带个话给大姐姐,就说我先给她道喜了。明儿我在荟芳门上等着她,咱们一道进园子。”

第二日果真早早起来梳洗,挑了件如意云纹的窄袖衣穿了,便匆匆出门去。

南方的早春总有薄雾缭绕,太阳将升不升的时候渐渐散去,便分成了两截,上半截澄明,下半截沉甸甸坠在台基下,花草底。人一路行来,恍惚有登云之感。

谢家的晨昏定省尤其严苛,半点马虎不得,扈夫人连同东西府分了家的几个妯娌从老太太屋里退出来,便停在外间受儿辈的请安。

清圆向来是最不起眼的,她挨在角落里,跟着姐姐们行礼,扈夫人和几位婶婶的视线都停在了清和身上。

二叔谢训的夫人蒋氏,生了一张能言善道的嘴,虽家里儿子狂嫖滥赌,也能从犄角旮旯里挖出一番道理来,“娶的媳妇不中用,日日病西施模样,过门一年了肚子也没个动静,哪里能怪正元”,这是她常说的话。今日清和要聘人家了,她首先对清和说了两句恭喜,复谆谆叮嘱她:“姑娘家过了门子,头一桩养好身子,先怀上一儿半女,将来在婆家的地位才牢靠。”

这话说得太早太早,要是按理来断,是她这个做长辈的不尊重了。但自己家里关起门来说的私房话,不好那样顶真,清和便笑了笑,含糊地应了。

三叔谢悯的夫人裴氏倒没有沾染太多市侩气,即便到了四十岁的年纪,面上还带着姑娘式的腼腆,对扈夫人笑道:“大嫂子近日可真辛苦了,三爷的婚事就在下月,如今又添了大姑娘,且要受阵子累呢。”

扈夫人面上永远一团和气,怜爱地瞧了瞧清和道:“儿女是父母的债,只要他们都有了好姻缘,我还稀图什么呢。婚事虽凑到了一处,还有两位姨娘帮衬,老太太那里也多有操心,料着还是可以应付的。”

裴氏很实心,殷勤道:“我近来不甚忙,倘或有搭得上手的地方,大嫂子只管差人来叫我。”

扈夫人还没应,蒋氏便撂了挑子,“唉,我倒也有这个心呢,可惜这阵子一刻不得闲,府里的事,庄子上的事一大堆,可要把人拖累死了。”心里恨裴氏充好人,连累了她,便有意和稀泥,“三妹妹惯常是个好心的,哪一日也上我那里走走,帮衬帮衬我?”

所以有的人就是这样,好听话最善于说,当真有事求上门,头一个往外推的也是她。自己站干岸,还不许人出头,只要不和她穿一条裤子,她就话里话外给人上足眼药。清圆在一旁看得饶有兴致,这高门大户里有形形色色的人,静下来分析,是极有意思的一件事。

裴氏笑得讪讪,“二嫂子玩笑了,你府上动辄都是银钱进出的买卖,我哪里帮得上什么忙!”

扈夫人忙打圆场,笑道:“你们各自都好生歇着吧,等到了正日子,只管来吃现成的就是了。”

那厢孙子辈的退出来,孙女辈的便整整冠服,鱼贯入内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