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2)

乱宋 玉晚楼 3425 字 18天前

李成其实是十分佩服何栗这样风骨铮铮的读书人的,而且何栗对于自己从前教徽宗看戏的事情,也是对事不对人,他这样的君子,是真正可以结交的,所以并没有把从前的事情放在心上。

闻言不觉笑道:“何大人客气了,大人乃是君子,李成自惭形秽,自觉不能相比,今日能得大人前来相送,实在欣慰。”

何栗目光一闪,微微笑道:“李大人乃是世间少有的能将名利看得如此透彻的人,所以相信李大人不会是蔡京之流的卑鄙小人。”

李成心中一动,惊讶地道:“何大人竟然觉得李成能够看透名利?”

何栗看了一眼身边其他的人,点头道:“李大人能在置身于危难之际,还能解救素不相识的贫苦百姓的危险,又能在皇上意图暗示大人留在京城的情况下自清出京,往任刺史,心胸之大令人钦佩。更何况先前能为发妻而拒公主下嫁,实在叫人佩服!”

李成没想到他还记着那次拒绝蔡京提亲的事情,这件事其实根本不是何栗想象中的那样。不过他们的想法也是正常这种误会也有利于自己的形象,所以也就不去解释了。

闻言,不禁叹道:“李成已经娶妻,身份也低微,不足以相配公主,所以才决定拒绝,而且李成也不愿意伤害自己的爱妻,更不想违背当初的誓言,所以冒险据婚,其实并没有什么。”

何栗点头道:“能为发妻而拒荣华,便是难得,所以何栗才深信大人不会谋反,这才死谏皇上。”

张元干这时也点头叹道:“大人乃是少见的重情重义之人,今日来送大人北去太原,心中不舍,可是也深知大人之意,所以只能再次略表心意。希望再见大人的时候,能是一个更好的季节。”

李成点头笑道:“李成是自愿前去的,所以并没有什么不舍,只是京中的家眷不会随行,还请诸位在京中照应一二。”

几人闻言,同时点头。李成见状转身向早已等候在亭外的马车走去,他这次没有携带家眷,加上又属于贬谪,所以只雇了两辆马车,带了不到十名家人,一行也算简单低调。

正要动身,忽然看到远远地几匹马疾驰而来。李成心中一动,急忙举目望去,却看到四名殿前亲军司军士打扮的大汉,疾驰而来,看到刚上了马车的李成,几人一同跃下马背,向李成抱拳道:“小的乃是将是皇上派来保护大人的,算是皇上钦命而来,保护大人一路前往太原。”

众人闻言都有些吃惊,没想到徽宗竟然会亲自派人保护,这种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监视,也难怪赵构一直没有任何动作了。最近的一次联系,还是刚出狱的时候让孙园送过去的一幅古画,画上是一幅宁静的湖面,湖上一个渔翁在钓鱼。收了这幅画之后,康王果然没有了任何举动,让李成稍微放心了一些。

即便是这样,徽宗还要派人护送,李成暗自倒吸了一口凉气!幸好自己提前暗示了赵构,不然可真是麻烦了!

看到那四名大汉,孙傅几人也明白了一丝其中的用以,脸色微微一变,却还是淡淡地笑道:“难得大人竟然的圣上亲自派人保护,可见果然是恩宠不减啊!”

张元干则点头道:“有了这几位将军的保护,大人此去,总算令人放心一些了。”

旁边,何栗却点头叹道:“皇上如此关切大人,可见皇上果是英明,大宋幸甚!”

听了何栗的话,李成忍不住暗自冷笑一声,这样断送北宋半壁江山,任由蔡京等六贼把持朝政,纵容宦官干政,政治上几乎没干一件好事的皇帝,也算明君?好笑!古人的愚忠,有时真是让现代人难以理解。

看到李成脸上的笑意,何栗郑重地拱手道:“大人前去,乃是为皇上戊守边关,忠心耿耿,皇上又如此关心大臣,真叫人感概!”

李成实在有些受不了何栗的话,只好拱手道:“在下启程了,诸位留步,保重!”

说毕,示意李全驾车沿着官道向东北方而去。

坐在马车内,李成看着坐在对面的李安,点头道:“这几日你们不用太过紧张,待出了京师地面,再打起精神来吧。”

李安惊讶地看了一眼李成,点头道:“官人,这四人恐怕未必管用,官人何不找人一路护送,这样安全许多。”

李成看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汴梁古城,心中真是感概万千。当初来到这个时代的惶恐和兴奋已经被说不出的无奈和矛盾取代。虽然他还是很有信心看到历史上南宋的建立,可是对于心底深处无时不想的改变历史的念头却是既恐惧又期待,当真是十分苦恼。

这次前途太原,便是存了一点点改变历史的想法,假若历史真的可以改变,那自己就不用为了已知的东西而改变这里的东西。

算算距离童贯彻底击败方腊已经没有几天了,若是自己没有记错,而历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发生蝴蝶效用,那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来又一次的改变,这一次,恐吉大于凶,自己就可以改变目前在徽宗面前的这种被动局面了。

这次蔡京的失势,其实已经给童贯造成了很好的机会,如果自己离京,随着童贯的凯旋,京师必定又是一番惊涛骇浪。他还是一边在太原想办法发展实力,一边避开童贯的锋芒,也就是让蔡京和童贯之间去争斗,自己或许可以坐收渔利。

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靖康乱世,自己又能捞到多少好处,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第八章 意料之外

四月中的晋中大地,气候还有些干燥,天气却渐渐炎热起来。李成带着自己的两辆马车,十五名随从一路风尘仆仆,经过半月的长途跋涉,东渡黄河,终于来到了太原西南的清徐境内。

李成正坐在车上远远地眺望着天边如血一般的晚霞,李全倒了一杯凉茶递给李成,低声道:“官人,离太原还有三天的路程,总算是快到了。官人的脚上也渐渐好了,大娘子若是知道,总是可以放心了。”

李成接过凉茶喝了一口,点头道:“我们走的都是官道,一路上还算平安,希望后面的路不会出事才好。”

李全看了外面的官道一眼,发觉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便点头道:“李虎说前面便是河源镇,不知镇上是否有客栈可以歇息,小的等下便去联络地方的驿馆,看他们准备好没有。”

李成点头道:“既然距离太原不远,外面就在客栈休息便可,倒是不用惊动驿馆。”

李全立刻摇头道:“官人乃是太原刺史,乃是这地方的父母,如何能够去住驿馆?”

李成闻言,并没有在意,只是笑了笑,将余下的凉茶饮尽,这才点头道:“等下到了驿馆,大家好好歇息一晚,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

李全忙摇头道:“小的们跟着官人,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这时,前面隐隐地传来一阵喧嚣,马车也渐渐停了下来,李成见状正要询问,一名小厮已经在车外禀报道:“官人,前面乃是河源镇,这些人拦住了官道,小的立刻派人驱赶。”

李成急忙阻止道:“不要驱赶,我们先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地方上的事情,我们不必卷入,还是早些赶路为好。”

那小厮答应一声,转身去了。负责赶车的李安则会议地吧马车赶到了路边,因为前面就是集镇,不担心错过了住宿,一行人便借此机会暂时休息。

李成见状,也扶着李全下了马车,准备舒展一下一路颠的浑身酸痛的筋骨。刚下了车,还没活动腿脚,就听前面传来一阵隐隐的哭喊,李成顿时微微一怔。

这里已经是太原地界,算是他的管辖范围,只是他还没有前去太原交接,没有正式上任,地方上的事情,还是不好插手。

正自思忖,前面又是一阵哭声传来。围观的百姓的情绪也渐渐激动起来,不时有忿忿地低骂传出。

李成见状,微微皱眉道:“你们去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

李安答应一声,忙转身向人群里走去。李成则在那四名殿前亲军司军士的簇拥下,站在马车后向人群中张望。虽然还是春末,天气却是渐渐炎热,阳光也很是毒辣,虽然已经是傍晚,夕阳西下,但是却依旧晃人眼目。

四人之中,为首的叫做王寿,这些日子倒也鞍前马后,十分恭谨,李成和他时常聊些宋代军制上的问题。这才知道,宋代实行的是募兵制,就是一个士兵从入伍那天起便终身在军队服役,而除了中央直接管辖的禁军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之外,地方的厢军和乡军都是罪犯中征募,主要是作些徭役之类的事情,是上不了战场的。而禁军中的士兵在北宋建国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到了及其臃肿的地步,数目庞大,而有能力作战的却只是少数。所以不得不年年招募,却依旧不能提高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