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伐清 灰熊猫 4579 字 25天前

不过现在既然是自己笑到了最后,狄三喜那种恨褚八斤恨得牙痒痒的感觉也就淡去了不少:“褚八斤你确实有点本事,可惜你遇上了我狄三喜。”狄三喜轻声自言自语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种感觉,感到这褚八斤还会与他见面,好像就是他宿命的敌人一般。不过狄三喜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幻觉,和白日梦没有什么区别,这么大的西南,这么多军队兵马,他哪里还会遇上这个褚八斤呢?

虽然战果辉煌,但狄三喜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从袁象和刘晋戈口中得知,那些清军的辅兵都被邓名骗到荒山里避难去了。狄三喜打算趁着大胜褚八斤的余勇,继续深入东川府。他估计那些辅兵的粮食早吃光了,眼下多半也在捕鱼打猎和收集野果,狄三喜计划多抓一些人再返回建昌,让自己的胜利变得更加无可争议。

为了让这些刚投降的清兵不要动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比如逃跑之类的,狄三喜在大家吃饭的时候还亲自去给他们介绍当前的西南军事形势,最重要的当然是邓名在昆明大破三贼的光辉事迹。这些降兵听得有些惊讶,本来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明军在胡吹,没想到居然还是真的。

“你们知道么?当初邓先生带着十九人,在建昌也击败过本将一回……”

……

此时在建昌,庆阳王冯双礼正在客气地招待一位远来的客人,他正是成都副将杨有才。邓名离开成都后,刘耀和杨有才商议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抽出二百精兵交给杨有才带领,前去建昌为邓先生壮壮声色。杨有才出发得比邓名晚好几天,一路跋涉到四川行都司的时候,邓名早已经大闹建昌,直奔东川府去了。

从驿卒口中得知建昌发生的冲突后,杨有才不敢继续向建昌前进。他只有二百兵,不敢去招惹拥兵三千的冯双礼,但他觉得邓名可能会返回成都,所以就在建昌北面等着。等了好久没有等来邓名,反倒等来了东川府交战,狄三喜叛逃的消息——狄三喜带兵出发以后,建昌的将领、士兵都认为他是畏罪潜逃了。

杨有才认为建昌明军的风头已经变了,主战派重新占据上风,不过他还是不敢去建昌,只能继续在北面的驿站里观望局势发展。不过未等杨有才做出更进一步的判断,建昌已经发现了这支成都的部队,重新上台主持政务的冯双礼听说有客军靠近建昌的报告后就派一队士兵来打探虚实,发现是成都副将杨有才后,冯双礼又派亲兵持手书来邀请他到建昌一晤。

不过杨有才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反倒立刻向北撤退了一段,退到了大雪山脚下,若是冯双礼派兵来与他为难,就要立刻翻山。但冯双礼没有过分逼迫杨副将,还派人送来些粮食。

接着就是昆明大火的消息传来,一开始消息还很模糊,但很快就变得清晰起来,邓名在云南取得大胜,四川压力顿减,还有一些西营将领也带兵向建昌开来。大喜过望的杨有才立刻让人速回成都报讯,成都接着肯定还要向奉节文督师报喜。杨有才和刘耀可都是第一批劝进的功臣,而且邓名说过不会忘记他们的首劝之功。

等到冯双礼再次派人来请时,杨有才就大模大样地带队南下,趾高气扬地进入建昌城中,和冯双礼把酒言欢。

“邓先生到底是哪位大王?”冯双礼听到杨有才得意洋洋地吹嘘他们成都的劝进之功,冯双礼觉得杨有才既然都劝进了,那么对邓名的身世一定了解,不仅冯双礼有这个疑问,那些正向建昌开来的西营将领也都一样,人人都迫切想知道邓名到底出身哪家王府。

“这话我一般不和人说的……”这几年杨有才一直在成都辛苦种地,粮食从来没富裕过,哪里舍得像建昌这样用来酿酒?几杯酒下肚,暖洋洋的感觉从胸口散到全身,让杨有才觉得冯双礼这个西贼也不算多么可恶了。

见杨有才一副欲言又止的卖关子模样,冯双礼连忙又捧起酒杯敬酒,还向对方那边凑过身去:“还请杨将军千万赐教。”

“罢了,庆阳王可不要外传啊。”杨有才先是一声长叹,显出一副勉强之色,然后才眉飞色舞地讲起来:“邓先生才是真正的蜀王啊,当年蜀王府被你们西营攻破了,年纪尚小的邓先生被几个亲卫抱着逃走,隐姓埋名……”

在成都的时候,刘耀见李星汉似乎是邓名的心腹,又是第一个跳出来拥立的,就偷偷向他打听邓名的身世。李星汉心中一直盼望邓名是蜀王之后,此外也认定只有这样的出身才能解释邓名为何会出现在四川,见刘耀发问,李星汉就含含糊糊地说邓名可能是蜀王。李星汉的态度被刘耀理解为邓名的身世需要保密,而不是李星汉其实没把握。之后刘耀对杨有才讲起这件事时,除了斩钉截铁地认定邓名是蜀王之后,还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猜测,比如这个李星汉是不是当年蜀王卫士的后代?不然为何会知道此事,而且邓名还对他如此信任?

“那个李千总就是救邓先生脱险的卫士之子,”杨有才毫不犹豫地把刘耀的猜测当作事实告诉了冯双礼:“他们在流落途中遇到了闯营袁宗第。为了感谢袁宗第的救命之恩,邓先生就发誓不计较闯营过去的是非了,而袁宗第和刘体纯他们则发誓辅助邓先生中兴大明,到时再认祖归宗。庆阳王请看,小袁将军、小刘将军他们就是因为这个约誓才到了邓先生身边的,周千总也是。”

“少蜀王还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啊。”冯双礼听得有些紧张,毕竟蜀王和闯营的冤仇不算大,但是和他们西营那是仇太深了。

“那是自然,不过还是要叫邓先生,在中兴大明前,邓先生是不会恢复本来姓名的,听说是他怕无面目见祖宗。”杨有才很喜欢扮演万事通的角色,接着又把邓名在三峡对袁宗第说过的一番话添油加醋地叙述了一遍,那番言论传到成都时也给他和刘耀不小的震动:“……庆阳王你看,邓先生已经在许多人的面前宣布闯营、西营清君侧没错了。”

“其中确实提到了西营吗?”冯双礼还是有点不放心,邓名赦免闯营不奇怪,反正闯营清君侧是冲着崇祯去的。他一边问又是一杯酒敬过去。

“确实提到了西营,”见冯双礼居然怀疑他的消息,万事通立刻急道:“我的亲卫里也有很多人听过了,王爷不信可以去问。”

杨有才以为冯双礼肯定不会当场询问,那也太不给面子了。不料事关西营安危,冯双礼道声得罪,就让人把外面吃酒的成都兵叫来几个,询问有关邓名公开赦免闯营和西营……不,是公开为闯营和西营叛逆罪名平反的言论。

幸好杨有才确非信口胡扯,邓名的确公开发表过这个意见,听到好几个人证明后,冯双礼满脸笑容请他们去继续喝酒,还悄悄吩咐亲卫再给这些成都兵加两道菜。而冯双礼本人则一个劲地恭维杨有才,把后者捧得晕晕乎乎,都不知道自己行老几了。

今天的晚宴冯双礼觉得非常有收获,搞到了大批有关邓名的第一手资料,对杨有才也是另眼看待——不愧是首批拥立的有功之臣。若不是把他请来喝酒,还真没法把邓先生了解得如此清楚。

……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安排酩酊大醉的杨有才歇息后,冯双礼把那些先一步到建昌的西营使者都招来,向他们介绍自己今天的收获:“邓先生是蜀王之后……当然,是皇明的蜀王而不是刘大王之后!弘光二年被一个姓李的卫士救走,化名藏在靖国公(袁宗第)的军中。后来靖国公归顺朝廷才渐渐吐露身世……期间有人化解了邓先生心中的怨恨,说他若是能真心不追究闯营和我们西营的过错,就能中兴大明、认祖归宗。于是邓先生就决心放弃父母之仇,以光复祖业为毕生之志向,他还在大昌当众宣布:西营、闯营当日行的是义举……”

听冯双礼把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这些西营的使者一个个也都是满心钦佩:真不愧是庆阳王,消息灵通,观察入微。大家都急忙认真领悟庆阳王的讲话精神,把其中的信息充分消化吸收,他们都觉得这趟建昌果然是没有白来。

……

西营的军队已经进入四川行都司境内,从建昌返回军中的使者们虽然在细节上的表述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算差不离。西营的先锋将领把这些使者聚拢起来,让他们一起对冯双礼的表述进行了一次仔细的回忆,从而完成了对邓名身世的总结。然后这位先锋官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后军,与众人分享这惊人的内幕消息。

“庆阳王已经打探清楚!”先锋官宣布道:“邓先生是皇明的蜀王之后。”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惊讶之声,不少脑筋快的人立刻想起西营和旧蜀王结下的梁子。

“啊,啊,这是晋王干的啊,和我们无关。”马上就有一个秦系的将领插嘴道。

“怎么和你们无关?当年晋王洗劫蜀王府的时候,孙大王还有你们好像都分了一份吧?”一个刘文秀的前手下提醒道。

“当然不是我们干的,是晋王干的,他派去把蜀王府洗劫一空的是赵裁缝和闻鞋匠!”被提醒的人顿时面红耳赤。

“赵裁缝是谁?”有人不太熟悉晋王的手下。

“就是赵芝泉和闻商铜,他们俩投入晋王军前一个是裁缝一个是鞋匠,赵裁缝不是还有个儿子是锦衣卫千户嘛。”这二人已经去世很多年,大多数人已经印象模糊,不过还是有人记得。

“哦,对,对。”一提赵天霸大家都想起来了,赵千户是晋王手下有名的勇士,在座的都知道他,后来听说出使四川了就没了音讯。

“晋王分给我们的金银也是赵裁缝送来的,我们确实是收了,不过晋王拿的大头。听说赵裁缝和闻鞋匠拿的可不止金银,还有奇珍异宝。”不少秦系将领都跳起来竭力辩白,最后还反唇相讥:“那是晋王送给我们的,不是我们去抢的蜀王府,而你们家的刘大王,连蜀王的名号都盗走了!”

“什么叫盗走了?明明是皇上赐给的。”蜀系的人不甘示弱。

“都住嘴!别吵吵了。”那些急着想听下文的将领们喊起来。

“邓先生被一个姓李的王府太监藏在一个药篮子里救走。”先锋官继续介绍下去。

“还是太监忠心啊。”一个人感慨着。

“好像我听过类似的事。”另外一个西营的将领苦苦思索着,不过始终没有回忆起评书《赵氏孤儿》有近似的一段故事。

“这个太监带着邓先生一直逃进峨嵋山深处,没有东西吃也没有水喝,周围还都是狼嚎,这个忠心耿耿的太监就跪在地上大哭,说他死不足惜,但小王爷若是有个差错,那蜀王家就绝嗣了。正在他痛哭的时候,突然眼前出来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佛尘一摆就带着太监和邓先生去了他的道观。老仙长称赞这个太监的忠心,给他们饮食,还把邓先生养大,但一直没有吐露过自己的道号,只知道老仙长的这座道观匾额上,有‘南华’两个大字。”先锋官继续说着邓名的身世。

“是南华老仙!”听到这里,一个西营将领一拍大腿,叫出声来,但凡听过评书《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都会对南华两个字不陌生。

“这个就不知道了,”先锋官一脸严肃地说道:“听说老仙长没有吐露过身份。”

“就是,错不了,刚才我一听说这老仙长突然出现,就知道他肯定是了不得的人物。”率先看破南华老仙身份的那个将领自信满满地说道。

“……邓先生长大后,就想下山恢复祖业。老仙长对邓先生说,要想中兴大明,需要注意两件事,第一就是不得向西营寻仇……”

“哎呀,这慈悲的老菩萨。”一个满心感激的西营将领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连忙低头忏悔道:“老仙家赎罪,将来小人一定去峨嵋山给您好好上几柱香。”

“第二就是要继续隐姓埋名,不要急于表露身份,炫耀家世,只有等到驱逐鞑虏、大明中兴后,邓先生才能认祖归宗,之前都要自称邓名。”先锋官把自己所知的统统告诉了同僚们,尤其不忘强调邓名曾经在大昌宣布西营为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