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692 字 24天前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七章 哭谏(下)

征萨舰队己回航十余天,到浙江以外地方驻守的舰队也都己经出航就位,商毅仍然在杭州,加紧军队的扩编和训练工作。

这时己经进入了弘光元年(1645年)十月,按照商毅的规定,毎季都要出每季的财政收入支出报表,以及分柝,因此在这一天里,财政司的主事孙和京也将整理好的财政报表和分柝送到商毅的案头上。

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里,浙江含苏州、台湾等地区,不包扩江北,总计财政收入拆合为九百六十三万两白银,而总支出为九百二十七万两白银,收入大量相当,虽然略有盈余,但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在帐面上的收支大体平衡的背后,却大有玄机。

首先从收入来看,在明末的时候,全国财政收入也就在千万两白银左右,而现在仅仅就是浙江一省,另加几个地区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就己经接近了千万两,尽管这里面加上了进攻萨摩藩掠夺回来的二百多万两白银和物资,但也是十分难得了。

而从收入的分类来看,主要还是依靠工商业和海关收入,两者合计共有近六百多万两,而海关收入又占到四百万两左右。而剩下的二百万两税收中,竟有近一百万两来自于手工业税,因为今年浙江地区的注策工厂达到了四十三家,比去年己经翻了二倍多。

因此在税收对像增加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分工,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产业工人的数量,也突破了四万人,而且预计在下一季度里,至少还会有十家工厂成立。而工商业的发展,又带动了银行的发展,从而也形成了一个比效不错的良性循环发展。

同时由于今年发生了两场战争,虽然消耗了许多资源,但也很大的刺激了各工厂的生产,仅军队的订单就接近了三百万,凢乎所有的工厂都从中得到了一些利益。因此上交的税收自然也增加了许多,如兵工厂、造船厂、丝绸厂三家的交税合计就超过了十五万两。

因为在浙江所有的制造机构都是工厂化,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有自己独立的财政税收体系。那怕是不对外经营的兵工厂,运营模式也都是由统战部下定单,兵工厂生产,然后按价付钱,统战部只付责检查交货的数量和质量,而兵工厂则按收入情况,正常向财政司交税。从而为更加了税收。

其实在商毅集团内部,有不少人对这种运营模式非常不解,认为这就是把钱从左边口袋里拿出来,放在右边口袋里,完全多此一举。因为在中国古代这些事情都是由官办作坊来完成,官办作坊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经营、纳税,官府拔下银子,然后生产交货就完了。程序也要简单得多。

商毅是来自现代社会的人,当然知道官办作坊的弊端所在,说白了就是政府办企业,肯定会出问题,只有政企分离,生产是企业工厂的事情,政府只付责引导和监督,不应该参与生产管理。无论在那个时,这才是最正确定的生产方式。

只是这些用数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想要让这个时代的人一下子就按受下来,也不可能,因此商毅也只能釆用这种解释之后加强制执行的方式,反正理不理解是你的事,但必须按我说的方式去做。

虽然在前三个季度里,农业税的收入仅仅只有八十多万两,比工商业和海关收入要差得多。不过农税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毅对浙江地区的农业减税政策,浙江的大部分田地都没有满额收取,而台湾地区现在根本就没有开始征收农业税,因此如果实额收取,农业税应该可以扩大二倍有余。因为现在浙江基本没有免税的农田,可以保证农业税的收入来源。

因此在剩下的一个季度中,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的话,那么今年就有望实现盈利局面。不必拿钱出来填补政策赤字。

在支出方面,浙江地区的最大开支还是军费,在前三季里,这项开支己经接近了七百万,虽然说今年发生了两场战争,但考虑到军队还在不断扩大,而且在未来的几年中,战争规模也基本不会减小,因此军费开支恐怕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不过只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再加上江北和台湾地区,应该是能够保证以后的战争需要。

而且商毅还考虑到,如果实在不行,还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填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危机,尽管目前商毅手里还储备着差不多近五千万两的白银,但不是到了实在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去用动储备银为好。

当然从总体来看,浙江地区的经济形式还是一片大好,而且目前己经形成了以工商业、海关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无论是在手工业、商业、海关还是农业,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控掘。虽然这和浙江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无疑是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在浙江地区,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两个全新的社会群体,也己经初见雏形了。

对商毅来说,这种变化其实比打几个胜仗的意义更为重大,否则就算是打败了清廷,重新统一了中国,也不过是又进入一个封建社会的循环。

其实现在的中国,己经俱备了社会变革的基本条件,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关建点上,向前跨一步,就可以突破旧有社会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新的生产关纟,跨入近代社会中去,而后退一步,则依然只能在封建社会的循环圈中继续徘徊。

在另一时空里,中国终于还是退回到了老路上,因此在二百多年以后的杯催命运,其实在这时就己经注定下来了。那么现在无论如何,商毅也要试一试,向前跨越。

就在商毅对中国的未来作着美好的构想的时候,情报处的吴汉生也向他送来了南京方面的最新情报。而商毅看完之后,也不禁大吃了一惊。

由一个六品的户部主事刘敬守引起的哭谏,要求南京朝廷发兵去征伐李自成,到并没有又演变成另一个倒马事件,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原来内阁在史可法和吴甡的主持下,招开紧急会议,终于商量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两个字“无视”,你们该哭就去哭,该闹就去闹,反正不理你们,等到你们哭累了,闹够了,自然也就会撤了。同时也宣布,参与哭谏的官员,一率免职,以杜绝还有新的官员加入。当然为了防止动乱事情发生,史可法又调集了两千士兵,监视哭谏人员的举动,一但有人敢趁乱闹事,一率当场拿下。

这样的处理方法,其实也并不算不对,因为只要是把哭谏的人都控制住了,这件事情也就可以慢慢平息下来。而且在南京朝廷中,也有相当一部份官员是明白人,知道在目前的情况来说,南京朝政还不能和李自成撕破脸,崇祯皇帝终究是死了,没必要为了给他报仇,搭上活着的人,就算是非要报仇,等局势好了一些之后,也可以慢慢在报。因此并不是一边倒。

而朱由崧很快也同意了内阁的建议,并且正式下旨,到皇宫门口宣读,而且措词也十分严励,显示朝廷决对不会同意。

那知等圣旨宣读完之后,在哭谏的人群之中,忽然有一人嚎啕大哭,大叫着:“先帝,先帝!”猛然抢冲了几步,一头蹱在皇宫门口的台阶上,只撞得脑浆并裂,死于非命。众人看时,原来正是带头哭谏的刘敬守。

哭谏变成了死谏,这一个意外事件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有一个人寻死,马上就跟着有第二个、第三个,不一会儿,就有三个人都撞死在当场。而其他本来有一些动摇了的人见此情景,也都不禁热血沸腾,又坚定了态度,继续在皇宫门前哭谏。而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又有不少人头脑一热,也加入了进来,哭谏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就在第二天,御史杨济出于义愤,以不思君思,勾结流寇的罪名上疏将内阁的五名成员一起弹亥,这一下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此杨济也是东林党的成员,虽然他在东林党中只是一个小角色,但居然敢对自己人下手,而且还是把五个人一起弹亥,到是一举成名了。

五名内阁大臣虽然都是又惊又怒,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弹亥送到朱由崧那里之后,答复是留中不发,并将杨济免去官职,下狱监押,同时严令各官员,此事不得再议。

但这种高压手段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在杨济下狱的第二天,一下子又有七名御使上书,弹亥内阁,而在这一次里,居然还有四公子里的陈贞慧。当然既然足有弹亥的,也有为内阁成员辩解的官员,因此就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君子小人的口水大战。

而这一次斗争,也初后世称为“顺逆之争”,史学家认为,这也是导致南明弘光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八章 东林分裂(上)

看完了吴汉生送来的情报之后,商毅也只能苦笑无语,看来自已还是太小看东林党,怎么又斗起来了吗。

不过想想也是,因为从东林党诞生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去斗争,在万历时期是和皇帝斗,在天启时期是和宦官斗,到崇祯时期是和温体仁斗,到了南明之后又和马士英斗,反正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因此斗争的基因大概也己经深入东林党的骨髄了。

这时商毅也不禁想起自己的本朝太祖的那句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估计东林党也就是这种心态,现在总算是把马士英给斗跨了,东林党也没有可以斗争的对手了,于是那就只好自己人和自己人斗了。

当然商毅马上就明白,在这次斗争的背后,肯定又是有清廷的细作人员在挑动,但这也和东林党一惯的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不顾大局的总体性格有方。看来南明的这个弱点,己经被清廷牢牢抓住了。

而这次斗争,商毅显然己经无法置身事外了,因为联合李自成抵抗清军,是商毅最先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吴甡的同意之后才得以施行,因此在这个时候,商毅当然也不能袖手不管,任由史可法、吴甡去面对现在的局势。

虽然商毅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不参与南京的政治斗争,但有些斗争是怎么躲都躲不掉的,而且照目前的局势发展势头,自己迟早也是要被卷入其中,既然是这样,那么不如自己主动的介入进去,掌握主动权,在任何斗争中都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商毅如今的身份也不同了,因为江淮战役的获胜,商毅也由一个普通地方军阀一跃而成为拯救了整个江南的抗清名将,同时也掌握着南明最强大的一支军队,那么说话的份量自然也就不同了,无论是谁,在这个时候也不能轻视商毅的意见,而且商毅还掌握着这个时代最大舆论工具,那就是《杭州时报》。现在的《杭州时报》的每期发行量己经达到了万份,其中杭州和南京各有三千份,如此强大的宣传工具,也是商毅最大的优势所在。

商毅立刻招集自己手下的官员开会,研究处理这次的风波。好在是这次顺逆之争目前还仅限于南京地区,并没有波及到浙江来,而在浙江地区内部,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基本也是一致的,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联合李自成是绝对应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江淮战役其间,浙江的官员都深有感触,如果当时没有李自成在武昌挡住清军的西路军,仅仅只靠商家军自己孤军奋战,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李岩在会议上甚致一针见血的指出,为什么在清军进攻武昌的时候,东林党人不闹着要征伐李自成呢,而是等着现在清军撤军了以后,才开始闹起来。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商毅都在自己的内部淡化明朝的概念,而且在商毅手下,没有东林党,或复社的成员,因此对什么给崇祯皇帝报仇之类的事情,根就没有人上心。

因此在会议中众人也都一致决定,在浙江地区内部必须统一口径,并且严加管制,不许出现任何要求征伐李自成的言论出现,更不能因此而发生动乱事件。同时报纸等工具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尽量保持和李自成的大顺军联合抵抗清军南侵的重要,而对南京方面,则要慎重一点,最后商毅提议,写一份继续联合李自成的奏折,但措辞语气尽量放缓合一些,而且并不以直接公文的形式送到南京,而是先送给吴甡和史可法,让他们考虑如果适当,在正式送到内阁。

其他人也都认为商毅的办法很不错,这样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既表示了对史可法和吴甡的支持,又不显得太过强势,是在威吓南京朝廷,因此也都一致用意。而这份奏折自然是由王夫之责无旁贷。

而随后商毅考虑的是,下一步的军事安排,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南明朝廷真的和李自成之间己经形成了裂纹,很难再恢复到以前。而一但双方全面破裂,那么清军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从武昌出兵大举南下,而失去了大顺军这一层保护之后,南京的西面防守将会十分空虚,无论是刘良佐还是黄得功,都不可能抵挡得住清军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南京,转向南方内地逃跑,另一种选择是调商毅从浙江出兵,保卫南京。

原来他打算在来年开年的时候出兵进攻徐州,现看起来,这个计划也有可能进行调整了。但如果南京失守,那么浙江就首当其冲,要保卫浙江,直接面对清军的兵锋,如果自己出兵保卫南京,又怎样对付南京复杂的政治局面,同时进取徐州的计划是不是继续执行,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并且早作准备才是。

————————————

商毅的公文发送到南京的时候,在一场东林党内部的斗争巳经全面展开了。事实上在东林和复社的内部构成十分复杂,都是鱼目混珠,稂莠不齐,充斥着大量的投机份子,如果是有共同的敌人,或许大多数人都还能够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一担失去了共同的目标,内乱也不可避免了。

同时江淮战役之后,清军撤军,也减少了对南京的军事压力,因此也有不少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现在清廷己没有力量再来进攻江南,而南明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己经基本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