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1 / 2)

小蜜娘 沈桑榆 2713 字 13天前

沈三于商道那是顶顶开了窍了,他也精怪,不做别的事儿,就只顾自家这一条线,造纸印刷卖书,或是置产买地,买些保值的商铺子,别的花样不多沾染,沈兴淮也非常敬佩他能有这般心思,摊子大了难收回,提点他多多改进自家的技术和质量。

沈三深以为然,造纸坊一直养着精通造纸的几个师傅,也不顾别的,就琢磨着纸张,各式各样的。印刷坊亦是,尝着了好包装的甜头,春芳歇的包装也是出了名的讲究,也有不少人学,沈三就常常换样式,怎么雅致怎么来。

春芳歇如今还养着一批写话本的,京城里比蘇州府更为流行,春芳歇也占尽店多的优势,蘇州府的那边好的话本可以拿到京城来卖,京城的话本也时常传回去。

如今的报纸沈三也赶紧命人快马加鞭送回去。

沈兴淮亦是被不少人催着出第二版,翰林院的其他人纷纷斥责他不厚道,这般好事竟是不告诉他们,沈兴淮道:“报纸终归是百姓一道看的,怕是拉低了你们的水准,毕竟无需太过深奥的东西。我如今也是头一回做,日后还是要仰仗各位仁兄送些文稿给我。”

沈兴淮这是实话,他敢出这份报纸当然是考虑到他身边这么多文人。

出第一版的几个人都火了,报纸上都印了名字,满京城的人都看到了,文人所求可不就是这些吗?

沈兴淮把第一版的稿费给了几位友人,几位友人皆不收,沈兴淮注重这版权的事情,同他们解释了一番,后世不注重版权是从古就开始的,比如说这话本,只消哪一本话本火热,没过几日,盗版的就出来了。

春芳歇自己的话本都印不完,所以不会去偷印别人家的话本,沈三亦觉此番做法太掉价,不屑于。

沈兴淮希望尊重版权这种事情,能做个好头,稿费并不算什么,若是他们写本书,书局也是要给钱的。难道文章就不一样了吗?

沈兴淮打算第二版刊登一则收稿消息,总是靠翰林院的人也不是办法,招贤纳士,民间亦是有不少歪才。

谁知他还没有发布消息,就已经有不少人把文章送到他手上了,家中也连续收了好多信件,厚厚的一大叠,沈兴淮有些头痛。

太子和江垣终于洗刷的了冤屈,太子不好过多同朝臣接触,此下沈兴淮又替他说了话,他通过江垣向沈兴淮传递了谢意,太子妃也是亲自感谢了蜜娘一番。

太子之前受了委屈,元武帝命人调查之后,对太子安抚了许久,并未提及幕后之人,太子心中了然,定是父皇不愿他知晓是谁,太子清楚的很,定是他下头几个兄弟。

太子便也装作不知,亦未刻意去查探,全心全意替元武帝办事,偶尔流露出几分落寞之情,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元武帝本就最倚重这个嫡子,感情亦是最深厚,多是有愧疚,他很满意太子,亦是没有换人的打算,若是日后太子继位了,兄弟间有了龌龊,难保另一个儿子会不好,元武帝还是希望兄弟和睦的。

令元武帝欣慰的是,太子也做的很好,多加委以重任。

没想到沈兴淮一张纸就解除了太子的名声问题,元武帝也得了一份,很是满意报纸上的文章,特地把沈兴淮找了问了一番。

元武帝时常会去看望范先生,同沈家人交往也密切了一些,沈兴淮从未同他攀过关系,亦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当值,沈家人十年如一日,元武帝颇有些欣赏。

沈兴淮且是见他兴趣盎然,心中大定,便是说起教化和寓教于乐,他尽量去迎合一个政治家的政治目的,“……民众犯法,其中不少民众不知法,若是知法懂法,可减少犯法者。教民以法,寓于案例当中。其二,但凡推行一条令,民不知其意,不以为然,若加以解释,官民相通,则可顺通。其三,可知民意,解民难,若民何难事,可登报请求解决……”

元武帝微微颔首,观其面容温和,处事这般圆滑,倒是有其父之风,“此事甚好,你做的很不错,不过,此事为何不禀报上级?”

沈兴淮低头,道:“不瞒皇上,臣的初心亦有几分初心。臣妹夫被人诽谤,兵演之事利国利民,然小人当道,实在气愤不过,又觉民众受人推动,传播谣言之事屡见不鲜,有些事无伤大雅,有些事关乎国家大计,民众并非愚笨,只是无人告知真相,若是我们主动告之,一可避免谣传,二可令民众关心国事。”

江垣同他关系谁不知晓,沈兴淮在出事之后弄个报纸出来,意图显而易见,沈兴淮也不觉有何好遮掩的,此事上,他是属于正义的一方。

元武帝眯起眼睛,这般就好似控制了言论,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屋中静谧了几秒,元武帝又是询问报纸的制作,沈兴淮详细地解说了一番。

元武帝点点头,道:“京报之事,日后交给你们翰林院全权负责如何?”

沈兴淮心思转了几回,皇上这是要收归国有?沈兴淮忽觉身上的担子好像没有,毫不掩饰地惊喜:“圣上英明,臣等无异议。”

元武帝见他不似作伪,心中满意,不过抢了人家报纸,总得给点利益给人家,体贴道:“印刷之事,还是由春芳歇来,撰写之事,翰林院之责,交予上边审批,方可印刷出行。”

沈兴淮明白,他这是想控制言论,这份报纸大抵是要变成机关刊物了,他虽是有些遗憾,但也是释然。

京报就成了翰林院所负责的,沈兴淮和郑宽是编撰,元武帝命他们全权负责,主要就是收集文稿,审核,排版,这件事情成了光明正大的职务,就不用在下值之后做了。

虽是印刷还由春芳歇负责,可沈三还是有些遗憾,总觉是自家的东西被人夺走了。

沈兴淮道:“京报如今是圣上的了,可我们还能出报啊,换个名字,换些内容,只是不能由我来做了,得换个人。”

沈兴淮提议,可以不似京报那般严肃,话本、小说皆可放在报纸上连载,若是大家都喜欢,便再印刷成册。

自大入秋以来,老夫人的身子倒下了,不能起来了,几个儿媳和孙媳轮流服侍,大伙儿都知道,老夫人怕是熬不过去了。

元武帝派太子过来探望,太子带了一盘海棠糕回来,道:“老夫人神志已经有些不清了,将儿臣认成了父皇,拉着儿臣念叨,以为舅公还在,说是不是舅公又将您可摔着了,还说做了您爱吃的海棠糕……”

元武帝愣怔,他儿时同舅父学拳脚功夫,难免磕磕绊绊,后来先帝同舅父生了嫌隙,不许他同舅父亲近,舅父疼爱他,明面上疏远了,私下里常常送些东西进宫。怀远侯府的海棠糕很好吃……

他同太子一道吃了那盘海棠糕,元武帝派了两个太医过去守着。

江垣自幼在老夫人膝下长大,感情不一般,听闻太医言命不久矣,当场红了眼,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眼角。

他父母缘浅薄,且就这祖父祖母,自幼照料疼爱他,却是接二连三离他而去,夜中蜜娘抱着他,她的肩膀处湿了一块,蜜娘心中难受,知他的心酸苦楚,更是疼惜。

老夫人时而清醒时而模糊,最多的时候是模糊的,一会儿以为老侯爷还在,要找老侯爷。

她往日里最是威严不过的一个人,可老了,无关身份地位,都是这般,几个儿子都是真心难过,也不枉费她的疼爱。

有一日轮到蜜娘侍疾,老夫人颠七倒八地同她说一些事情,一会儿说江垣小时候,一会儿说老侯爷。

蜜娘细细听着,偶尔迎合几声。

老夫人忽然说道:“蜜娘,你阿公呢?”

“阿公在我娘家。”

“他回京了吗?他愿意回来吗?”老夫人努力睁大眼睛。

蜜娘忙道:“回来了,就在京城。”

老夫人呢喃:“回来了啊!回来了就好,我和老爷对不起他呀,没能保住茵娘,没能保住……太后、皇上都对不起他,他还愿意回来就好,老爷会高兴的。”

蜜娘听不大清楚她在说什么,想低下头听个清楚。

老夫人握住她的手:“蜜娘,以后你和阿垣要给他养老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