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大隋皇朝 白鸽 3455 字 17天前

“杨大哥,我们也去放灯吧?”阴明月看到很多人在放灯,便也想去放一盏,最主要的是据说男女同放一盏灯,同时祈祷,那么他们将恩爱到永远,而这才是阴明月最想要的。

“好啊,正好我也没放过灯呢,那我们去买一盏来放吧。”说完,拉着阴明月向着卖花灯的地方走去。

卖灯的是一位老婆婆,前面围了不少的人。等轮到杨暕他们的时候,后面已经基本没什么人了。

“两位是想要买一盏还是梁盏?我看两位应该是未婚夫妻吧,那么我建议两位买一盏莲花灯吧。莲,意味着连在一起的意思,两位看起来如此般配,祝你们恩爱到白头。”那位老婆婆看来更适合做一位月老,说的阴明月脸烫烫的。

“那就买一盏吧,杨大哥?”

“嗯,好的。”杨暕付钱拿了一盏莲花灯,在老人家的目送中离去。

“杨大哥,你许了什么愿?”在共同放出了手中的后,阴明月向杨暕问道,语气中带着希冀的口吻。

“那么明月又许了什么愿呢?”杨暕不答反问道。

“杨大哥应该先回答女孩子的话才算是有礼貌的哦。”

“额,好吧,我许了要是每天都能像现在一样该多好啊。”说着,一脸期待的看着阴明月。

看得出来,阴明月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非常开心。杨暕正在等待着她的回答

“杨大哥,我们去那边看看灯联和灯谜吧。”说着竟向那边走去。

杨暕尴尬的摸摸鼻子,女人心的心思难真是以捉摸。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 赏花灯、猜灯谜、吟灯联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这些都是人们晚上出来游玩最主要的目的。

第二十三章 诗会

“杨大哥,我们去清月湖参加诗会吧,想来他们也应该到那里了。”阴明月看时间不早了,而且在街上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拥挤,便提议去参加诗会。

大兴城内还开凿了龙首、永安、清明三渠,把浐河、滈河、潏河水引进城内,解决宫苑及其他用水,并且萦回曲折,汇成多处池塘,成为风景区,增添了大兴城的秀丽景色。而清月湖恰好就是几条河人工渠的交汇处形成的一个较大的人工湖,可以算的上大兴城最美的地方所在。湖边建了一些观赏用的亭子,闲暇时多有人去游玩,这次的诗会便是在湖边凉亭中举行。大冷天到凉亭举行诗会?亏这帮子人能想得出来。

杨暕两人因为逛的比较尽兴的缘故,所以去的有些晚了,等到了那边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了,亭中灯火通明,有男有女,杨暕用眼睛稍微看了一下,发现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能在朝堂上站立的人出现,可见这次的诗会也不过是一些二世祖或者一些自诩为才子的人自发组织的。

“杨大哥,我们过去吧。”阴明月说着拉起了杨暕的手,像是故意要给凉亭中的人看见一样。要是平时,按照阴明月的性格是完全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的。

“嗯好。”杨暕也紧紧握住她的手,就像再告诉阴明月,我理解你的用意。

“明月你来了?”

“明月姐姐,我在这里。”

“明月姑娘来了?这位是?”

看来阴明月还是很受欢迎的,刚一出现在凉亭中便有人不断地跟她打招呼。前面的是几位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子,估计是闺蜜之类的。嗯,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当然了,所有男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阴明月的身上,当看到阴明月拉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手的时候,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

“各位好,很抱歉,我们逛的太尽兴了,来的晚了。”

“这位是杨大哥,我们一起过来的。”阴明月首先表示歉意,接着又向众人介绍杨暕,她在介绍杨暕的时候称呼为杨大哥,而且拉着手进来,其义不言而喻,就是要告诉大家,我已经有心上人了,若谁有意见,那么就去找他吧。

“哦~,原来是杨兄啊,幸会幸会。在下韦仁,家父韦冲。”一男子出来向杨暕打招呼。

“原来是已故韦尚书乃兄台之父,幸会幸会。”杨暕也略微点头示意,看来果然有些背景。

随后的几个男子都向杨暕打了招呼,杨暕了解到这些人都是标准的官二代,像什么太子太保王弘之子,太子太傅王雄之子之类的。都是一些有些过气的大臣之子,还有一些不得意的才子们。虽然是一些二世祖的人物,但也不蠢,姓杨,那么会不会与皇室有关,就算不是皇室中人,但是在京城姓杨的也没有几家,而且每一家都有很深的背景,所以他们都不敢小觑杨暕。

“我们正在行酒令,杨兄要不要参加?”酒令有多种形式,但照现在他们这个情形看来,应该是吟诗,做不出诗的就会被罚酒。

既然明面上不能得罪,但还不能让你在才华上面丢面子吗。要让明月姑娘知道我们才是最有才华的。

杨暕看了一眼阴明月,意思是让她做主。

“杨大哥你和他们呢一起交流交流吧,我去和好姐妹们聊一会。”说着,松开孕杨暕的手,向女眷的所在地走去。

“好,既然各位盛情邀请,那么我也不能少了各位的兴致。”杨暕一脸微笑。

因为人比较多,轮一圈的时间要比较久,但是杨暕成了重点照顾的对象,前面有几个轮到之后就直接喝酒,并没有作诗,都想着快点轮到杨暕,想让他出丑。

然而轮到杨暕前面就没法直接喝酒跳过了,因为刚好韦仁排在杨暕的前一位。

“好了,我来作一首诗吧,今天上元节,月亮如此圆而亮,那么我就已月为景赋诗一首吧。”说完便站起来,装模做样的来回走了两步。

“有了。鸟还夜已逼, 虫飞晓尚赊。 清月徒留影, 兰灯空结花。”还不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还算应景的诗。

“好好,仁兄果然大才,我等不及也。”一群人不断地在恭维,而韦仁也沾沾自喜。

“果然不错,一个清月不仅把冬季的寒意表达出来,更把清月湖也提及了。”

“但是”就在那些人也认为杨暕在赞扬这首诗的时候,却听到他的话一转。

“你认为大冬天的去哪里找飞虫、飞鸟啊。”杨暕说得不错,大兴城的冬季特别寒冷,根本没有什么鸟虫之类的。

经杨暕这么一说,一群人尴尬不已。不是他们看不出来,只是他们都想着怎么太高韦仁已达到让杨暕出丑的目的,但是经杨暕这么一说,就成了他们没才识了。

“额~杨兄说的是,但不知杨兄高才,可否应景赋诗一首,让我等瞻仰一二。”我出丑也不让你好过,韦仁心里愤愤的想到。

“是啊,是啊,杨兄你就略作一首让我等欣赏欣赏嘛。”一群人也跟着起哄,势要看杨暕出丑。

“好吧,既然各位厚爱,那么我不做,那么就是不识抬举了。”杨暕起身,抬头仰望后又低头略微沉吟便开口道,“今天是上元节,既然韦兄作了一首诗,那么我就作词一首吧。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杨暕一词完毕,全场皆静,前人不是没有写过上元节的诗句和词,但是没有那首能比得过杨暕所作的这一首,在坐的都不是傻子,一看便知道杨暕的才情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

当然,这群人震惊,而不远处的阴明月却是欣喜不已,‘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不就是写给她的吗。想到此处,不禁妙目如珠,显然动情之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月姐姐,这位杨大哥,不应该是姐夫才对,是不是特意写给姐姐的呀?”小姑娘说话的声音丝毫不加掩饰,以至于凉亭中的所有人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