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2)

俞知府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这是喜钱,是科考放榜的习俗!

衙役说的没错,他从柳氏手里接过的喜钱还没踹热乎,丁九班的同窗就结伴来到了杨柳巷。他们嘴里大喊着程卿的名字,衙役说了一声得罪了,照旧把程卿家大门锁起来——学生们都是衙役惹不起的存在,上回就差点因为愤怒而硬闯,这次因为太高兴而硬闯也不奇怪,还是防着些好!

不过这些学生们要总来杨柳巷,俞大人下得禁令真的没多少威慑力了呀。

锁门就锁门吧,并不影响程卿和同窗们隔着门板交流感情。

众人祝贺她第一次考了头名,程卿自己也高兴:

“等我能自由行动了,必请大家喝酒,没有你们的仗义执言,我连参考的机会都没有!”

最感激的是崔彦,可惜崔彦不在场。

不过这些同窗她也是真感激,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没什么心机,帮她又不是图回报,心是赤诚的。

众人顿时起哄:“一般的酒席可打发不了我们,等崔彦从老家回来,你要请大伙儿吃太白楼。”

太白楼的席面,一桌至少要十来两银子。

这钱程卿不是舍不得,她是量力而为去消费……贵是贵了点,不过太白楼的厨子手艺是真好,程卿被孟怀谨请去宣都府时吃过,过了好几个月还时不时怀念那味道。

银子么,挤一挤还是有的,程卿也不扭捏当场答应下来,“好,就选在太白楼,我们不醉不归!”

众人更是欢喜。

美食固然叫大家高兴,更要看是和谁一起吃。

笑闹一阵,才有同窗说到正事:

“程卿,你第一场考了头名,剩下的四场还考吗?”

县试一共有五场,第一场最关键,能在第一场考头名的考生有个特权,可以不参加剩下的四场考试,过段时间直接参加府试。

就程卿这情况,同窗觉得她不参加剩下的四场考试是最合理的。

有特权干嘛不用啊,俞知府虽然同意程卿参加县试,到底是骑虎难下才勉强答应的,心里未尝不反感程卿,程卿此时就需要低调些,顺顺利利参加完府试,再通过院试,把‘秀才’功名拿到手比什么都重要!

但若利用特权,放弃后四场考试,就意味着程卿放弃了去争县试第一。

县试第一,又叫‘县案首’,和府试第一,院试第一合起来称作‘小三元’。

再往上,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合起来叫‘大三元’。

除去小三元,就单说大三元吧,自科举考试制度诞生后,连中三元的考生,唐朝有两个,宋朝有六个,元朝有一个……元朝以后本来是明朝的,在这个时空明朝被大魏取代了,但大魏类明,科举制度得到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高的地位,然而大魏建国一百五十多年,迄今为止连中三元的不过才三个!

150年才出三个的神级考霸,个个都是国家吉祥物般的存在,仕途起点比同年进士高多少且不说,这成就足够神级考霸的后代吹嘘几辈子了好吗?

孟怀谨的崛起之路,就起于县案首。

他一路拿了县案首、府案首和院案首,再拿下乡试头名‘解元’,现在其实是连中四元了。

如果再拿下一个‘会元’,孟怀谨很有希望‘连中六元’……只是想想,程卿都很心动,县试第一场她若没考头名,这样的念头她不会起。

可实力加上一点运气,偏叫她考中了头名,她凭什么要放弃争夺‘县案首’的机会?

只为了让俞知府高兴下吗?

——拉倒吧,她要是有机会‘连中六元’,俞知府是否高兴,程卿才不会放在眼里!

“不,我要继续参加剩下的四场考试!”

隔着门板,程卿的回答铿锵有力。

同窗尴尬了,“程卿,我、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你不如静心在家温书以待府试……”

“方兄是为我好,我自不会误解,但我真的想试试。”

想试什么。

当然是想拿下县案首。

程卿平日里在书院表现的很温和,没想到这时却很坚持,搞得众人一阵恍惚:他们都差点忘了,俞三针对程卿,程卿都敢撅回去,从一开始,程卿就没顾忌过俞知府的心情啊!

第96章 :县案首稳了?

县试第一场,程卿考了头名!

她可以不参加剩下的四场县试,直接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却要去争‘县案首’,这决定透过衙役和同窗的嘴,很快传遍了南仪县。

事关科考,每个名次都很重要,能争为什么不争?

君不见,科考最高等级的殿试放榜后会有三个榜:

一甲只有三个人,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统称为‘进士’;三甲则被称为‘同进士’,进士瞧不上同进士是肯定的,还有缺德之人编了‘同进士、如夫人’的顺口溜耻笑。

如夫人就是小妾,可见同进士在仕林是个什么地位。

每一科三甲头名必会心中滴血,若是更努力些,就挤进二甲了,‘如夫人’那难听的绰号就不会相伴一生!

程卿要争‘县案首’,没人会觉得她瞎折腾和狂妄,李氏欢喜的很,直夸程卿有志气。

至于这事儿有没有令俞知府感到为难……呵呵,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