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节(2 / 2)

皇帝真的老了。

在圈禁了四皇子,训斥了三皇子后,对其他成年的儿子变得宽容起来,天津卫所的事,皇帝果然要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可这样,对五皇子未免太不公平了……孟怀谨低头掩下真实情绪。

一直静默不做声的皇后忽道:

“陛下若是觉得小五年纪轻做不好事,当初何必要同意小五去淮南赈灾呢?如今长巾贼猖獗,小五去淮南危机重重,朝堂上那些弹劾小五的大臣,也不知是受谁指使,臣妾真的很想知道,他们是看小五不顺眼,还是看臣妾不顺眼……或许小五唯一做错的,就是不该和臣妾亲近!”

第491章 :皇帝的补偿(1更)

皇后居然如此直白的把话说了出来。

朝堂上针对五皇子的弹劾,都是因为储君之争!

五皇子和皇后亲近,别的皇子就觉得五皇子有了倚靠要下场夺嫡了,所以五皇子去赈灾,其他留在京城的皇子们就拼命扯后腿——当然不用皇子们亲自下场撕,皇子们是暗地里指使大臣们弹劾五皇子,其中比较严重的指责就是五皇子在赈灾途中收受贿赂。

皇帝当然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

五皇子又不傻,收了商人们的“捐款”还闷着不出声,早就以密折形式上报。

国库吃紧,赈灾淮南,皇帝只拨了十万两银子和四十万石粮食,有商贾愿意捐银,皇帝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商贾们是否自愿……皇帝需要在意吗?

皇帝把朝堂上弹劾五皇子、程卿等人的奏折压下,却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未将五皇子陈情的密折内容公布。

没想到皇后当着孟怀谨的面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皇帝有些尴尬,按理说孟怀谨应该很有眼色告退的,偏也杵在殿内不动。

皇后要等皇帝一个答案,孟怀谨也直言道:

“臣认为五殿下和程卿他们前往淮南赈灾,九死一生,应该得到朝廷的支持才对,微臣曾为五殿下讲学,更与程卿同窗,不相信他俩会在赈灾途中索贿,望陛下给他们正名。”

“孟少卿,你大胆——”

皇帝身边的内监尖着嗓子训斥孟怀谨。

皇帝脸上的神情也微冷,“孟怀谨,你是大理寺少卿,不是御史,朕不需要你上谏。”

“如果只有御史才可以在陛下面前说真话,臣愿意做御史。”

孟怀谨一点也不退让,皇帝真生气了,皇后抢在皇帝发怒前命孟怀谨退下:“孟大人,本宫与陛下是夫妻,纵是有什么分歧,也是夫妻间的事与前朝无关,还请孟大人不要借题发挥。”

皇后侧目望来,与孟怀谨的视线相撞,又若无其事移开。

孟怀谨低头,“娘娘教训的是,是微臣冒失了,既如此,微臣先行告退。”

皇帝哼了一声。

“还不赶紧退下!”

孟怀谨退下后,皇帝仍怒意未消,与皇后说道:“朕的确挺看好这个孟怀谨,他年纪虽不大,办事却老练稳当,朕有意将他打磨一番留给新君重用……莫不是朕对他太过看重,他竟也开始恃宠而骄,如今要反过来教朕做事了!”

皇后生气:“陛下,您还未回答臣妾的问题,现在臣妾要说的不是孟大人,您又何必靠污蔑孟大人的忠诚来转移话题呢?”

皇帝被皇后揭破了心思,顿时尴尬。

被皇后目光灼灼看着,皇帝有一瞬间恍惚。

皇后年轻时候就个性要强,还非常较真,有什么事一定要辩个清楚明白,皇帝曾爱极了皇后的性子,在他做下了愧对皇后的事后,又怕极了皇后这要强较真的性子。

皇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些年就与他做了“相敬如宾”的夫妻。

现在,皇帝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怕皇后较真,他是很怀念皇后的较真——皇后不在乎他时,都懒得和他较真呢,已经很久没有如此‘逼问’他。

皇帝忽然放软了语气:

“咱们的孩……你若喜欢小五,朕就把小五记在你名下,他生母已逝,母族无靠,为了以后的前程都必需要孝敬你,待朕百年后,你也有子嗣奉养。”

皇帝现在也后悔的很。

年轻时候总以为时光是无穷的,就算有了隔阂和矛盾,并不一定需要立刻化解,以后的岁月还长嘛。

可蹉跎着误会着,蓦然回首,大半生都过去了,有些遗憾是再无法弥补的!

比如现在,皇帝就是想和皇后再生个孩子,不拘男女都能陪伴皇后,然皇帝还能勉强生得出来,皇后却不能生了。

皇帝想要将五皇子记在皇后名下,并不是忽然起念,皇帝自己已经考虑挺长一段时间了,只是这次忽然昏迷,皇帝才下定了决心。

他是想补偿皇后的,五皇子记在皇后名下,就是半个嫡子。

如果五皇子平安从淮南归来,皇帝也可以顺水推舟将五皇子……皇帝考虑的挺周全,却不料皇后想也未想,直接拒绝了皇帝的提议。

“臣妾不同意。”

“臣妾有自己的孩子,那个孩子虽然不在了,但臣妾忘不了他,臣妾也不想抢别人的儿子。”

“康妃活着时在宁妃宫里忍气吞声,就是为了五皇子,臣妾不愿康妃在九泉之下都有遗憾。”

康妃?

哦,就是赵婕妤,死后被追封为康妃。

皇帝皱眉,把五皇子记在皇后名下,康妃就算活着都要感激涕零,一个母亲爱孩子,自会希望孩子有远大前程。